第四百一十九章 太子李弘(一)-《神都锦绣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不过谢岩也知道,无论以哪一种方式征服异族,血腥和杀戮都是少不了的,物竞天择,弱肉强食,此乃自然规律,唯有在实际过程中,尽可能的减少罢了。

    “仁实兄,朝堂勋贵中,宗室者除外;官员之中,出身世家者亦不可也。”

    刘仁实闻言一怔,好像有些不大理解,可他毕竟久居官场,稍稍一动脑筋也就明白了谢岩意思。

    在大唐,勋贵之中,完全依靠战功起家者,其实数量并不太多,更多是皇室宗亲以及世家豪门,官员里同样如此,而这些人对皇权本就具有一定威胁,其势力只能削弱不可增强。也就是说,谢岩在这件事上,维护皇权之心很是明显。

    与皇帝始终保持一条心,是老国公刘弘基生前给家族定下的“家规”,也是刘仁实一直奉行的处事之道,如今谢岩又特意说了一番,他自是应承下来,无论如何,“刘家”离开皇权庇护,什么都不是了。

    很多时候,事态发展总是超出预料。

    刘仁实动作很快,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内,联系了六家勋贵,其中有三家表示不便参与,另外三家倒是有意加入。

    原本这都是正常且可以预见的结果,然而,不知怎地,知道的人逐渐多了,而其中,有些自诩“正义化身”的大臣,非常警惕勋贵与官员勾连利益的作法,准备联合起来,于朝堂之上,合力阻止此事。

    不过,他们中,有大臣却认为,在朝会上当众提出,或许会起到反作用。一来,此事严格来说是一件私事,不涉及朝堂,所谓“勾连”,也属臆测,皇帝陛下即便有心,也不大可能直接表态;二来,众臣联合,表面看盛势浩大,实则另有“逼宫”之嫌,此为龙之逆鳞,触之者死,不可以试。

    这不行那不行,难道视而不见?当然不可能。

    身为饱读圣贤书的臣子,本着替君父分忧,为黎民伸张正义的高尚想法,决定另辟蹊径,曲线救国……

    李治有个习惯,每隔一段时日,便会陪武皇后、太子李弘及潞王李贤共进午膳,既可享受天伦之乐,亦有捎带检查太子学业之意。

    今日休沐,李治闲来无事,命王伏胜宣召两位皇子入宫,至于皇后那里,自有他人相请。

    午时,“贞观殿”内,大唐皇帝陛下一家四口齐聚,共享天伦……

    期间,太子李弘应对得当,举止合宜,显得少年老成,令帝后夫妇深感欣慰,频频点首,以示嘉许。

    当李治问及近日所学之时,李弘忽然言道:“先生授,言:两晋罔顾百姓,致亡,此其一;勋贵坐拥兵甲,囤积钱粮,不思报国,其二也;宗室不和,皇权不彰,其三也!三者之中,勋贵有力而无心,尤为恶也。孩儿以为然也。”

    李唐王朝起于前隋,本为勋贵,对于个中隐患,比谁都清楚。

    自先帝太宗起,一直有意削弱豪门世家,所为即是打压勋贵,巩固皇权,但此事可做不可说。

    今李治耳听太子借所学指出其中弊端,且深恶痛绝,不禁心中甚慰,然口中却道:“我朝勋贵有大功于国,无可比较。”

    李治简简单单一言,不言明态度,其实已是赞许,他相信,以弘儿之智,定能领会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